上海市混凝土工程技術發(fā)展綜述(下)
2.2.3 混凝土在墻體改革中的應用
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清水PC外墻掛板飾面清晰純樸,顯示出了清水混凝土建筑自然清新的建筑效果。延安東路外灘附近的高登金融大廈的藝術花飾外墻板,體現(xiàn)了預制混凝土墻板的高精度和藝術性,突出地顯現(xiàn)了上海市預制混凝土墻板制作精度、混凝土色澤控制等方面的高水平。外墻掛板在五星級酒店和金融大廈這樣高層次建筑上應用獲得成功,說明防水節(jié)點的處理技術已完全解決,為房屋建筑工業(yè)化生產(chǎn)奠定了基礎。
混凝土小砌塊在上海的應用已有10 余年的歷史,1993 年編制的混凝土小型砌塊圖集說明混凝土小型砌塊在上海已是標準產(chǎn)品?,F(xiàn)在上?;炷?/a>小型空心砌塊的生產(chǎn)能力已達100萬m3 (32 個生產(chǎn)企業(yè)) ,實際需求量只有20 萬m3 ,所以已經(jīng)是生產(chǎn)能力大大高于市場需求量局面。在混凝土小型砌塊建筑的推廣應用中,也遇到了新產(chǎn)品、新工藝推廣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即產(chǎn)品成熟期和生產(chǎn)規(guī)模增長不合理的矛盾。也就是說,該項新產(chǎn)品從技術上來講還沒有達到成熟期。然而,在利益的趨動下,生產(chǎn)規(guī)模超常規(guī)地增長,最終導致一哄而起,生產(chǎn)能力大量地過剩,反而影響了技術進步和新產(chǎn)品的推廣應用?,F(xiàn)在,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的足夠重視,有些問題已在逐步地被克服,如裂縫、滲漏等問題已列專題研究,并取得較好的成果。在18 層的混凝土小砌塊配筋試點工程中,已獲得理想的效果?;炷列∑鰤K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一定會走出困境,為墻體改革作出貢獻。
2.2.4 預應力混凝土技術進步
80 年代中后期到90 年代初,上海市的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已逐步由單一構件(即三板一梁,預應力空心樓板、預應力屋面板和預應力槽型板、預應力吊車梁)的范圍向預應力結構過渡。這一階段典型的工程有同濟大學圖書館的懸挑結構、新民晚報社大樓3~6層的無粘結預應力平板結構、農(nóng)業(yè)大廈展覽廳的現(xiàn)澆井字型預應力結構、閔行工人俱樂部影劇場的預應力三向網(wǎng)格梁屋蓋結構、絲織九廠七層25m 單跨框架結構、色織十廠的雙跨19.5m五層織布車間等等。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80 年代中期建成的秦山核電站安全殼采用的三向預應力技術。
進入90 年代后,預應力混凝土設計和施工技術都又上了一個臺階。南浦大橋的預應力曲線箱梁,最長已達到120.5m ,施工技術極為復雜。楊浦大橋斜拉索錨固區(qū)段由于拉應力大,必須采用預應力結構,又由于塔柱錨固區(qū)是一個由兩個橢圓組成的空心斷面,只能采用環(huán)向預應力的方法,對塔柱錨固區(qū)施加預加應力。經(jīng)大量研究和試驗,最終采用DM7248 錨具,每束48根<s7高強鋼絲進行張拉,完成了這一高難度工程。
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豎向預應力施工中,鋼絲束從- 9.4m 的地下室直至塔頂283m ,預應力鋼絲束長度幾近300m。采用OVM 群錨,1860N/mm2 級低松馳鋼絞線,完成這一罕見的豎向漲拉預應力工程。
此外,無粘結預應力結構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獲得推廣應用。其中典型的工程實例有申鑫大廈、新上海國際大廈、鴻運大廈等。這些工程都取得了降低層高、合理解決大懸臂和大跨度的問題,充分利用建筑空間,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性,改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在工業(yè)廠房的單層框架中還采用了跨度達到50m的預應力屋面大梁。人民電器廠預應力框架梁單索預應力筋長度達96m。上海申美飲料公司金橋廠房工程中采用的大面積雙向預應力框架結構,為上海地區(qū)無粘結預應力拓寬了應用領域。
2.3 特種混凝土
與高性能普通混凝土的技術進步相比較,上海市對特種混凝土技術的開發(fā)研究就顯得比較緩慢。僅以其中最為常用的特種混凝土———輕混凝土、纖維增強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為例進行一下淺析。陶?;炷磷鳛檩p骨料混凝土的典型品種,上海50 年代就開始生產(chǎn),以后經(jīng)歷了粘土陶粒和粉煤灰陶粒兩個發(fā)展階段。預制陶?;炷羶?nèi)隔板和陶?;炷链蟀?,都曾是驕人的產(chǎn)品。然而,隨著預拌混凝土的興起,由于設計、生產(chǎn)、施工的相互脫節(jié)和施工技術跟不上要求等因素,在80 、90 年代上海建筑的2000 余幢高層建筑中竟無一幢采用輕混凝土和國際上輕混凝土技術已進入HPLAC(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 的階段相比,落后了一大截。近一、二年,輕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已受到有關單位的重視,并已投入了一定的科研力量進行研究。纖維增強混凝土,在理論研究上已有高、低彈?;旌侠w維增強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在生產(chǎn)實踐上卻還停留在少量試點工程中應用的單一高彈模纖維混凝土,除了GRC 內(nèi)隔板外“鋼纖維混凝土屋面板”也已在上鋼五廠某車間采用。再如虹橋機場某些局部建筑的現(xiàn)澆屋面,也已采用鋼纖維混凝土,但距推廣應用尚有距離。1999 年開發(fā)出的鋼纖維混凝土核廢料桶已出口,用于某國的核電站,為鋼纖維混凝土拓寬了應用領域。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屹今為止還仍停留在部分高等學校的實驗室中,沒有走出產(chǎn)業(yè)化的道路。從廣義的定義來理解,上海雖已有纖維增強MDF (宏觀無缺陷水泥基材料) 的研究成果,但距產(chǎn)業(yè)化還有一定的路程。
2.4 地方性標準規(guī)范的制定和修訂
隨著混凝土工程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上海市建設委員會十分重視通過各項科研工作和生產(chǎn)實踐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藝使用的規(guī)范化操作,以促使新技術的合理運用,提高施工質(zhì)量。在90 年代制定了一批技術規(guī)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上海市混凝土工程技術的進步:
DBJ 08227292《粉煤灰渣在混凝土和砂漿中應用技術規(guī)程》
DBJ 0822629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建筑設計規(guī)程》
DBJ T0825429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建筑構造圖》
DBJ T0825529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結構構造圖》
DBJ 08220329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程》
DBJ 082235294《后張預應力施工規(guī)程》
DBJ 082301295《預應力混凝土肋加氣砌塊屋面板產(chǎn)品標準》
DBJ 082213295《預制混凝土構件模板技術規(guī)程》
《銑削鋼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DBJ 223296《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
DBJ 082302296《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制作規(guī)程》
DBJ 227297《預拌混凝土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DBJ 08263297《焊接鋼筋網(wǎng)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DBJ 082230298《高鈣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DBJ 082102298《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guī)程》
DBJ 08277298《高強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
DBJ 082235299《后張預應力施工規(guī)程》
DBJ 082501298《粒化高爐礦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中應用技術規(guī)程》
3 二○○○~二○一○年上?;炷凉こ碳夹g發(fā)展趨勢
跨入2000 年后,人們對地球環(huán)境保護,尋求自然和諧的生活,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的意識越來越強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GHPC) 的研究和應用,不再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逐步付之實施的問題。
3.1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1999 年12 月,上海市建委成立了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學科研究發(fā)展中心,上海市科委也已把“高性能預拌混凝土應用技術研究”列入了1998~2000 年的科研計劃,預示了上海已高度重視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應用。
3.1.1 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的研究開發(fā)
隨著高性能混凝土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研究混凝土材料科學的學者和專家,都對人類2000 余年來對膠凝材料由石灰—火山灰混合物到硅酸鹽水泥的發(fā)展歷程進行反思。特別是吳中偉院士提出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后,國內(nèi)專家對混凝土摻合料的研究和應用給予了更多的重視。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活性摻合料有粉煤灰、礦渣微粉、硅粉、沸石粉、稻谷灰等,其它尚有石灰石粉、煤矸石粉等等,上述摻合料和硅酸鹽水泥混合后作為混凝土的膠凝材料,可稱作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采用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可以把工業(yè)廢渣資源開發(fā)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是混凝土工程技術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配制混凝土的技術,不同于現(xiàn)在廣為應用的硅酸鹽水泥,或各類混合水泥的配制和生產(chǎn)技術。
作為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粉煤灰和礦渣微粉,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中,尚只是以超量系數(shù)、膠凝效率系數(shù)、活性指數(shù)等系數(shù)進行設計,精確度較差,已不能滿足發(fā)展的需要。再由于各類不同外加劑對摻合料的適應性也比較復雜,復合膠凝材料對各類外加劑的適應性研究及其機理和規(guī)律的研究也必須加強。活性摻合料和硅酸鹽水泥混合后,對混凝土強度的貢獻,往往都是以二次水化理論、細觀密實度提高、微集料效應等定性的研究結果進行描述,要逐步轉(zhuǎn)向定量的研究就必須對復合膠凝材料的水硬化機理、水化產(chǎn)物類型、孔結構等展開研究。在對復合膠凝材料研究的基礎上,再展開復合膠凝材料配制混凝土的技術,和由復合膠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的各項物理力學性能,特別是耐久性的研究。國際上已有采用硅酸水泥、礦渣微粉和粉煤灰三種材料復合的膠凝材料建造海港工程的實例(澳大利亞) ,實踐證明,它具有極好的耐久性。這些工作在90 年代后期已逐步開展,如摻合料顆粒群特征分析。利用交流阻抗譜原理,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研究手段均已用于礦渣微粉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的應用技術研究中。在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研究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混凝土的配制和生產(chǎn)應用技術的研究及推廣。
3.1.2 超高強混凝土研究
從目前國內(nèi)外許多資料可見都將C80 以上乃至C100 的混凝土劃為超高強混凝土的范圍,并已有了工程實例。如美國西雅圖58 層的Two Union Square 大廈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達230 ~ 250mm , 強度高達135MPa ,該城太平洋第一中心所用的混凝土強度也達到124MPa 。
德國法蘭克福的BFG行政大樓的混凝土強度達到115MPa 。挪威的設計規(guī)范強度等級已達到105MPa 。上海目前已編制了《高強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該規(guī)程覆蓋的高強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是C50~C80 。
在未來的5 年中,應試制成功C100 以上大流動性超高強混凝土,在未來10 年中制定出超高強混凝土設計規(guī)程,并使其工程化。
3.1.3 加強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近30 年來,世界各國由于混凝土耐久性問題出現(xiàn)的工程結構破壞的事例已屢見不鮮?;炷恋哪途眯灾苯佑绊懥私ㄖI(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能指標中耐久性的地位日趨提高。對上海地區(qū)來說,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重點,應該是復合膠凝材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按使用壽命(或稱服務年限) 設計混凝土的方法研究;高強混凝土、超高強混凝土的耐久性。特別是隨著上海深水港工程和東海天然氣油田開發(fā)等工程的相繼上馬,對混凝土的耐海水腐蝕和抗氯鹽侵蝕的研究必須加強。
3.1.4 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HPLAC) 研究和開發(fā)
高性能混凝土問世后不久,日本等國家就提出輕骨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應用的前景。利用輕骨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實際上是混凝土材料科學一直追求的目標———輕質(zhì)高強,可以取得比一般高性能混凝土更高的比強度。普通輕骨料混凝土由于輕骨料的吸水率較大,采用泵送工藝施工時往往泵送困難,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堵泵現(xiàn)象。因此,要把輕骨料用于高性能混凝土,首先必須研究開發(fā)出高性能輕骨料(HPLA) ,這類骨料必須具備高的顆粒強度、優(yōu)良的顆粒級配、小孔隙率和低吸水率。展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首先是高性能輕骨料的研究開發(fā);其次是高性能輕骨料混凝土配制技術及生產(chǎn)、施工技術研究;第三是應用試點工程。
3.2 特種混凝土應用技術研究
水泥基膠凝材料混凝土在工程中常用的和具發(fā)展方向的特種混凝土擇其重要性和發(fā)展前景分析,有以下幾類:各類纖維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MDF、光導纖維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導電混凝土等。
3.2.1 各類纖維增強混凝土應用技術
混凝土的脆性特征和水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是造成受力后容易開裂和體積穩(wěn)定性不佳引起開裂的根本原因。摻加各類纖維,對混凝土增強比配筋效果更好。目前,世界各國用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纖維種類繁多,其中具代表性的有玻璃纖維、石棉纖維、鋼纖維、碳纖維和合成纖維等。由于各類纖維的彈性模量差異很大,可達1~2 個數(shù)量級。低彈模纖維往往被用于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塑性裂縫和溫差干縮裂縫,高彈模纖維則用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提高韌性和抗疲勞性能。對高、低彈模混合應用的纖維增強混凝土的研究可繼續(xù)開展,重點應放在纖維增強混凝土的生產(chǎn)應用上,加快纖維混凝土的產(chǎn)業(yè)化步伐。
3.2.2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是混凝土力學行為改性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混凝土強度和韌性的重要手段。上海在聚合物混凝土的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方面已達到了國際水平,然而聚合物混凝土的工程應用仍是空白,在今后10 年中應加強聚合物混凝土的產(chǎn)業(yè)化步伐,把科研成果盡快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
3.3 逐步形成科研、設計、生產(chǎn)和施工相結合的混凝土高新技術發(fā)展的機制
本市已有產(chǎn)、學、研相結開展科研攻關的成功例子。如1997 年建委成立“高爐礦渣微粉生產(chǎn)技術及開發(fā)應用研究”項目,組織了同濟大學、上海市建筑科學院、上海吳淞水泥廠、上海建工(集團) 總公司所屬建工構件和建工材料等單位,相互配合協(xié)作的產(chǎn)、學、研一條龍課題組。通過二年的科研、生產(chǎn)和施工實踐,就完成了這一項目計劃任務書預定的研究工作,且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再如“大面積超長雙向預應力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等科研項目,都是設計、生產(chǎn)和施工單位結合取得成功的例子。
建委最近成立的“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學科研究發(fā)展中心”,將是探索產(chǎn)、學、研一體化開展科研的一種創(chuàng)新機制。
3.4 加強混凝土材料學科知識的普及工作
混凝土工程技術是一項材料科學和施工技術緊密結合的應用科學?,F(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單一地只追求施工的最終結果,而忽略了材料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最終帶來許多弊病,阻礙了這一技術的進步。譬如施工單位往往一味追求混凝土的流動性,對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不是按工程特性選用,而是越大越好,忽視了用水量增加對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到目前為止,部分業(yè)主單位、施工企業(yè)包括監(jiān)理單位,對混凝土膠凝材料認識只認為水泥是唯一的膠凝材料,而對摻加摻合料的混凝土不容易接受,對混凝土強度的驗收規(guī)范理解不深,對如何正確地掌握混凝土強度的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還有進一步學習的必要,否則容易造成簡單地按μfcu ≥1.15fcu ,k來驗收,造成事實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強度偏高,增加水泥用量的弊端。對于補償收縮混凝土、混凝土堿—骨料反應等知識,更有普及的必要。
進入2000 年,應把混凝土材料科學的知識普及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建議有關部門組織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混凝土工程技術知識講座,為提高上海的混凝土工程技術水平奠定基礎。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