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減震隔震消震建筑技術浮出水面
2008-07-30 00:00
汶川大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已經牽動整個建筑領域的神經——尋找能夠運用到建筑領域中的有效抗震技術已經成為建筑界的共識,日前,一項早在1990年取得美、中、英三國專利的新型減震、隔震、消震技術被中國企業(yè)新紀錄以提名的形式推到了輿論關注的前臺。
“建筑物與地球應該和諧,而不是對抗,我們的原理是以柔克剛,通過技術手段人為主動地切斷地震產生的沖擊力,否則,建筑物就會被地震的沖擊力所切斷,從而產生房倒屋塌的嚴重后果。”泰中集團抗震技術發(fā)明人陸建衡這樣闡述自己的抗震理論。
出身于橋梁世家的陸建衡,創(chuàng)造性地將鐵路橋梁中橋片與橋墩的隔震、減震原理轉化運用于建筑結構中,即將橋梁的柔性結構和建筑的剛性結構相結合,先后發(fā)明了十多種專利技術。
剛柔相濟的抗震結構
陸建衡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國現(xiàn)行采用的抵抗地震破壞的建筑物體的基本類型,都是以吸收地震能量為主的插入式整體結構,即將建筑物的基礎和上部結構設計為絕對不可分割的鋼體插入地球,插入式整體建筑結構在地震時,將地震破壞力直接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