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缺陷的防治
混凝土是當代最大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fā)生一些常見的缺陷,影響結構的安全。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一些常見的質量缺陷的防治進行探討。
一、麻面
其表現(xiàn)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xiàn)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xiàn)象。
1.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
(3)模扳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4)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
2.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二、掉角
其表現(xiàn)為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規(guī)則,棱角有缺陷。
1.產生的原因
(1)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造成棱角處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強度降低,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2)拆模過早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夠強度,致使棱角受損。
2.防治措施
缺棱掉角處,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加以養(yǎng)護。
三、蜂窩
其表現(xiàn)為局部表面出現(xiàn)酥松,無水泥漿,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毫米,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混凝土澆筑時沒有逐層振搗;
(4)混凝土在傾擲入模時,因傾落高度太大而分層;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Page]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2.防治的措施
(1)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應在下部澆完1~1.5小時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
(2)蜂窩的清凈工作: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四、露筋
其表現(xiàn)為拆模后鋼筋裸露在混凝土表面。
1.產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3)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搗不實;
(4)模扳濕潤不夠,吸水過多,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2.防治的措施
(1)澆灌混凝土時,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不發(fā)生偏移,加強檢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
(2)表面漏筋刷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五、空洞
其表現(xiàn)為混凝土結構內部有尺寸較大的空隙,局部或全部沒有混凝土,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產生的原因
(1)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
(2)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混凝土內掉入木塊、泥塊等雜物,一些部位堵塞不通。
2.防治的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黏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2)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搗實和養(yǎng)護。
在砼施工過程中常見的這些質量缺陷,絕大多數(shù)是可以避免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砼施工質量,減少經濟損失。一旦出現(xiàn)質量缺陷,應及時會同工程監(jiān)理等部門共同研究,盡快解決,以利工程的順利進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