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大橋局4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閔恩澤、吳征鎰兩位科學家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會上,頒布了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人選和項目。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獎項目39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授獎項目51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255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9項、二等獎235項;授予4名外籍科學家和1個外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這是(我)第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昨日接受采訪時,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秦順全介紹,2007年度該局獲了4個獎,最令他驕傲的是湖北作為第一完成人的二等獎項目《雙層橋面無隔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橋創(chuàng)新技術》,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首創(chuàng)用混凝土結構建設雙層橋,曾在2002年擊敗國外多家知名公司的鋼結構方案,成功建設了澳門島到凼仔島的澳門西灣橋。
西灣橋上層是雙向6車道,下層是個長長的“隧道”,除了兩端的出、入口,四面由混凝土合圍,可防臺風侵襲。另外,混凝土結構建雙層橋,成本僅相當于鋼結構的60%。
“這種隧道式橋梁結構稱為箱體結構?!鼻仨樔f。西灣橋下層的箱體結構內,兩條輕軌從中穿越,另有兩條臺風期間的應急通道?!捌鋵嵨錆h長江二橋下方也有一個箱體。”秦順全介紹,但由于二橋建設期間尚未研發(fā)出這種技術,二橋箱體基本只起到了承重作用,很是遺憾,“如果現在運用這種技術在長江上建橋,輕軌就可過江貫通武漢三鎮(zhèn)了!”
秦順全介紹,中鐵大橋局這次有4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是該局歷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獲一等獎的技術已在東海大橋建設中得到應用:他們把橋身在內陸工廠預先做好,用水上浮吊設備運到海上,像拼積木一樣現場拼裝,東海大橋中最大的一段混凝土橋梁結構是個長70米、高4米、寬15.8米,重達2200噸的龐然大物,就是這樣在工廠制成、海上拼裝的。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