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張安平領導臺泥七年轉型,強震大陸挑戰(zhàn)下仍維持獲利,布局低碳與國際化成效顯著
?
臺泥股東會 21 日召開股東會選任董事,并在隨后董事會中推舉張安平續(xù)任臺泥董事長。2017 年張安平臨危受命時,臺泥旗下雖有 16 家主要子公司,但皆已服務臺泥兩岸水泥事業(yè)為主;2024 年張安平進入第三屆任期,臺泥已迅速發(fā)展成有 27 家主要子公司,跨足 11 種產業(yè),員工多元達 47 種國籍的控股公司;且目前臺泥市值較 2017 年成長 95%。對于領軍臺泥七年低碳轉型,張安平以「我們走在對的道路上,而且我們絕不孤獨」自許,并強調「減碳與經濟發(fā)展絕對可以并行」。 而他的前瞻眼光,也正好展現(xiàn)在臺泥四月營收持續(xù)獲利的表現(xiàn)上,四月初臺泥位于花蓮和平的水泥廠、礦區(qū)、和平電廠及和平港同時遭受重創(chuàng),大陸廣東水泥廠遭逢大雨,但四月合并營收仍能穩(wěn)住繳出正向成績單,張安平表示:「我們自結的數(shù)字是賺錢的,雖然說最終多少錢還是要會計師做驗算。就是說當我們以往的主力產業(yè)無法生產,而且在虧本的情形下,其他新投入的產業(yè)可以把我們的營業(yè)額跟利潤撐起來。
今天臺泥股東會現(xiàn)場踴躍提問,張安平形容像是「考試日」。張安平看今年包括土葡及非洲的水泥市場都是樂觀的,他認為可以給予臺泥合理的報酬。張安平表示土耳其水泥需求量相對高,因為有地震完的重建需求,法律要求太老建筑必須拆掉都更。OYAK 是土耳其水泥業(yè)最賺錢的,跟第二家差了接近 10%。有股東關心大陸水泥市場,張安平表示,「全世界水泥的消費都是跟 GDP 的成長形成一個相當大的正比,然后到一個地步以后 GDP 可能繼續(xù)生長,可是水泥消費量會達成平臺期,到平臺期的某一個時段以后就會下降,然后達到谷底再上來,可能永遠上不了最高點,但是水泥是一個必需品,所以說不可能沒有這個產業(yè)。大陸現(xiàn)在還沒有碳費,我們認為當碳費出來的時候,我們產品會增加競爭力,但這并不表示我們不停窯、不關廠。今年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機會可以從大陸市場賺錢,但我們還是會繼續(xù)經營大陸市場,會停掉一些窯,甚至有些廠覺得沒有未來性,條件不夠好會關掉,這是在未來的十二到十八個月會做的事情?!?/p>
有股東關切臺泥在三元鋰電池的投入,張安平表示:「電池跟半導體一樣,所有制程都要自己開發(fā)出來,包括使用 AI 改善制程,是非常辛苦的產業(yè)?,F(xiàn)在全球許多電池公司都是臺泥旗下電池品牌 Molicel 十倍二十倍百倍的規(guī)模,而 Molicel 的電池價格幾乎是大陸的 2.5 倍,因為客戶和 Molicel 電池特性可以讓我們選擇最好的 user,五月份 Molicel 營收開始打平,六月份賺錢但數(shù)字不是太大。」張安平也希望股東們理解電池是一個需要投入研發(fā)的產業(yè),他強調:「Molicel 小港廠建廠可以說是創(chuàng)紀錄的快,可是要把良率拉高需要時間,小港廠大小大約 9 萬平方公尺,從破土到出貨 21 個月,這個有延遲嗎?許多同仁 24 小時投注心血。臺灣需要新的產業(yè),電池就是一個,各位知道特斯拉多久沒賺錢嗎?護國神山一開始很多年也沒賺錢、許多錢包括國家投下去讓他出來。現(xiàn)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 eVTOL 一半以上是用臺泥的 Molicel 電池,許多超跑也都是使用我們的電池,甚至下一代產品也是使用我們的。全世界目前能夠生產電池的只剩大陸日本韓國及臺灣,日韓一半以上電池是在大陸制造的,現(xiàn)在 Molicel 電池 100% 非大陸生產?!?/p>
對于水泥儲能柜 EnergyArk 的未來發(fā)展,張安平透露目前有開始開發(fā)歐洲市場和中國大陸市場,已經收到來自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荷蘭要求報價的需求。他認為真正要發(fā)展需要在當?shù)卦O廠,六月他會到葡萄牙看一下位置,大陸也可能衍生出一個儲能柜裝配工廠。被問及在歐洲并購的 NHOA 發(fā)展是否如計劃,張安平指出能源業(yè)絕對不是當年投資當年回本,全世界包括臺灣所有充電站也沒有一個賺錢。臺泥總經理程耀輝則說明,2023 年 NHOA 合并營收是歐元 2.73 億元,成長 65%,相較 2021 年成長 8.26 倍,都比計劃中還更好。2024Q1 上線建置中的儲能超過 2GWh ,Atlante 4111 站點,獲得歐盟 7300 萬元獎勵補貼,都是對經營團隊的認可。程耀輝強調「全球能源轉型對儲能充電站需求很殷切,我們將結合水泥儲能柜,以及臺泥儲能團隊在臺灣累積的電力交易經驗,跟NHOA、Atlante 一起合作開發(fā)歐洲市場?!箯埌财皆诮裉旃蓶|提問過程中也有感而發(fā);臺泥以前是個傳統(tǒng)產業(yè),問題是傳統(tǒng)產業(yè)需要做研發(fā)嗎?過去 20 年不大需要,未來勢必需要,低碳產品不做研發(fā)也出不來,2050 年凈零,到 2030 要減碳三成。研發(fā)過程中間是不會賺錢的,沒有人可以擔保研發(fā)成功,但這種研發(fā)要做不要做,是不是可以拿公司賺錢的一部份來做研發(fā),我們用小的錢來看未來往前走。走這條路是辛苦但不孤單,我能理解必須發(fā)股利,但管理團隊也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只談錢。
?
針對股東關心臺泥是否今年會繼續(xù)發(fā)行 GDR?臺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GDR 是臺灣所有上市公司為長遠發(fā)展所仰賴的重要國際籌資工具,他指出 2022、2023 臺灣所有上市公司用 GDR 籌措分別 21 億和 12 億美元,今年第一季目前為止已經透過 GDR 發(fā)行 14 億美元,據說還有 40 億美元計劃正在進行當中。GDR 的發(fā)行以過去的經驗,平均折價 7.3%,較國內現(xiàn)金增資平均折價 15-20%,對原股東的稀釋是可以掌握的。2023 年到 2024 年臺泥陸續(xù)獲得全球評級機構 Fitch 首次評等 BBB-,展望穩(wěn)定國際投資等級、中華信評給臺泥的資金流動性調升為”極穩(wěn)健”,因此此次股東會通過國內及國際資本市場籌資,我們會慎重考慮綜合因素,審慎評估,經董事會核準以后公告辦理。
?
原標題:張安平七年布局低碳與國際化,強震受創(chuàng)大陸低迷無礙臺泥四月營收,持續(xù)獲利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