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窯改造的決策因素和方案
本文所談的濕法窯技術改造,是指以能耗顯著降低、產量成倍增長為目標的改造方式。改造的主要方案有兩種,即濕磨干燒技術改造方案(為敘述方便,文中簡稱“半干法”)和新型干法技術改造方案(文中簡稱“全干法”)。
半干法工藝兼有濕法制備料漿、干法煅燒熟料的優(yōu)點。它對潮濕、粘性、有害成分高、均勻性差的原料適應性強,配料簡易準確,粉磨流程簡單,制備的料漿均勻、質量好。它類似于新型干法煅燒工藝,單機產量高、熱耗低、能生產高性能的優(yōu)質熟料。其熱耗遠低于濕法,略高于干法。半干法工藝還可分為濾餅破碎烘干法和混合法;全干法工藝是指目前大中型水泥廠普遍采用的新型干法生產工藝,代表著現階段水泥生產的最先進水平。
采用何種工藝進行濕法窯改造,應綜合考慮下述因素作出決策。
1.市場分析
應認真分析項目當地及銷售半徑內的周邊市場水泥需求總量和未來的增長趨勢,有競爭關系的水泥企業(yè)的發(fā)展動向,現在及未來市場對水泥產品品種、質量的要求。改造后的產量、品種、質量等應符合現在和未來的水泥市場要求。
2.原燃材料
(1)供應量
技改后原燃材料用量增大,原燃材料的儲量或供應量應滿足正常的服務年限要求。尤其是石灰石原料,應有資源地質勘探單位提交的勘探報告,經建設主管部門審查,由礦產儲量委員會批準,作為技術改造的重要依據。如主要資源已面臨枯竭,或不能滿足改造后的服務年限要求,又沒有滿足要求的代用原料,則不應進行大規(guī)模的技術改造。
(2)成分和穩(wěn)定性
原料中的有害成分(K2O、Na2O、Cl-、SO32-)含量高時,如超出了全干法工藝的限制,可以采用半干法的生產工藝,在料漿脫水過程中除去部分溶解于濾液中的有害成分,提高燒成系統(tǒng)對原料的適應性。當原料有害成分較低時,可結合其它因素綜合考慮采用全干法改造工藝。
全干法工藝對入窯生料成分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當原料成分較穩(wěn)定時,可以省略原料的預均化措施,節(jié)約大量投資。若原料成分波動較大時,需增加較多投資完善均化設施,影響改造后的經濟指標,這時采用半干法工藝會較為合適。
(3)加工使用性能
若原燃材料因氣候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原始水分大,采用全干法改造時對原料的烘干能力要求強,相關的配套設施多、投資大,不一定經濟,此種情況采用半干法改造會更適宜。
部分濕法廠的礦山離工廠較遠,或由于地形復雜、運輸困難,將濕法制備石灰漿系統(tǒng)設于礦山,用管道輸送進廠,料漿水分較高,這時以采用濕磨干燒工藝為宜;或有些工廠,利用的是含水量很高的工業(yè)廢渣等原料,或是經挖掘、淘泥或高壓泵遠距離輸送到廠的高水分原料,這時也宜采用濕磨干燒的工藝為好。
當料漿過濾性能好時,具備半干法改造的條件,可采用濾餅破碎烘干半干法(簡稱“濾餅破碎烘干法”)生產工藝;當過濾性能差時,可考慮用干法制備部分生料粉或利用干校正料粉(如干粉煤灰等)與料漿進行配合的混合半干法(簡稱“混合法”)生產工藝,或直接采用全干法的生產工藝。
......
摘處《中國水泥》2005年 02月號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