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關鍵技術措施研究綜述
1 前言
從1824 年波特蘭水泥發(fā)明之后,混凝土的生產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由此混凝土的用量也急劇增加,使用范圍日益擴大。至今,混凝土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的基礎,是城市化、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立交橋、機場、大壩等建設中應用最大量、最廣泛的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自身仍存在著許多缺陷制約著其今后的發(fā)展,如混凝土的耐久性、自重較大等,特別是混凝土的耐久性已成為當今國內外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由混凝土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混凝土建筑物的維修或重建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也阻礙了混凝土建筑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jié)B性、抗凍性、鋼筋銹蝕、化學侵蝕、堿集料反應等。其中混凝土的抗?jié)B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線,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十分重要。因為水分或侵蝕性介質的入侵是引發(fā)混凝土質量劣化、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學者認為混凝土的抗?jié)B性是評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的綜合指標[1 ] 。就混凝土的滲透性與耐久性存在密切關系這一點,許多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結論非常一致。美國的Metha ,英國的Nevill 及我國已故工程院院士吳中偉都主張,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關鍵。目前,國內外對混凝土抗?jié)B性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影響混凝土抗?jié)B性的各個因素,采取各種措施改善混凝土內部的孔結構,細化孔徑,減少混凝土內部連通的滲透通道。這些措施包括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種摻和料如粉煤灰、礦渣、硅灰等,還有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種外加劑如減水劑、引氣劑、膨脹劑等。除此之外,還有人采用兩摻或三摻的方式,即將活性混合材與外加劑同時摻入混凝土中以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
2 選擇合理的水灰比及灰砂比改善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
混凝土作為一種多孔材料,孔隙率很高,約占25 %~40 % ,其中特別是毛細孔占很大一部分。混凝土的滲透性首先取決于硬化水泥漿的孔隙率,包括孔隙的尺寸、分布和連續(xù)性。試驗表明[2 ] ,當水泥漿毛細管孔隙率超過20 %~30 %時,硬化水泥漿的滲透系數將急劇增大。而硬化水泥漿的毛細管孔隙率主要取決于水灰比,水灰比愈大,孔隙率愈大,水泥漿抗?jié)B性愈差。當水灰比由0.4 增至0.7 時,水泥漿滲透系數增大100 倍以上,水灰比超過0.5 時,滲透系數增加比較顯著。混凝土的抗?jié)B性較水泥漿的低,因為在混凝土中,水分的蒸發(fā)、泌水等現(xiàn)象在混凝土內部形成了許多大小不同的孔隙,這些孔隙構成了滲水的主要途徑?;炷了冶仍酱?,形成的空隙越多,混凝土抗?jié)B性能越差。研究表明[3 ,4 ] ,當混凝土水灰比從0.5 增至0.6 時,混凝土抗?jié)B性有急劇降低的趨勢,且當水灰比超過0.55 時,混凝土的滲透系數急劇增大。蔡正詠(1979) 認為[5 ] :水灰比不超過0.55 的混凝土,在一般情況下無須進行抗?jié)B性試驗就足以保證混凝土滿足W8 的要求,而對于重要結構,有抗?jié)B要求時水灰比最好不超過0.45 或0.50 。美國ACI 標準301 - 72 (1975 年重頒) 建議[6 ] :暴露于淡水中的結構混凝土(要求防滲) ,其水灰比不應超過0.48 ,暴露于海水中的不應超過0.44。H1H1 阿赫維爾多夫研究表明[7 ] ,當混凝土的水灰比= 0.876 – 1.65 P(P為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 時,水泥漿中的溶劑化固相粒子在分子力作用下形成的凝聚結構能夠充滿水泥—水體系的空間,從而使水泥漿不發(fā)生泌水現(xiàn)象,減少了由于泌水所造成的混凝土內部的滲水通道,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在水灰比相同的情況下,混凝土中的單方用水量決定了混凝土中孔隙的多少。笠井等人研究證明[8 ] ,相同水灰比的混凝土,單方用水量越大,早期(3~3.5d) 自由收縮越大。日本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單方用水量為185~175kg/ m3的混凝土屬于耐久性混凝土;單方用水量≤175kg/ m3的混凝土屬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滲透性主要取決于水泥漿的滲透性能。在混凝土中,水泥漿不僅要填充骨料間的空隙,還要包裹骨料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漿保護層,以切斷混凝土的毛細孔管道,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所以混凝土的砂率要選擇適當。有資料表明[9 ] ,抗?jié)B性混凝土中砂的用量高于普通混凝土,一般砂率值應在35 %~40 %?;疑氨缺磉_的是水泥砂漿的質量問題,灰砂比選擇的好,就能制得密實度高,自防水能力好的混凝土,故灰砂比也應選擇適當。一般灰砂比在1 :2.0 - 1 :2.5 之間。
3 摻入活性混合材改善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
眾多的研究表明,粉煤灰、礦渣、硅灰等活性混合材摻入混凝土后,其活性成分與水泥中的氫氧化鈣發(fā)生二次反應,生成強度更高、穩(wěn)定性更好的水化硅酸鈣凝膠,從而改善了混凝土中膠凝物質的組成,改善了水泥石的界面結構和截面區(qū)的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和抗?jié)B性。Metha 指出[10 ]應用大摻量粉煤灰(或磨細礦渣) 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技術進展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途徑。
3.1 摻入粉煤灰
八十年代初國外的一些學者,如英國的C1L1Page、美國的P1K1Mehta、挪威的O1E1Cjotv 等,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為:摻加混合材(礦渣、粉煤灰) 的水泥比普通硅酸鹽水泥能更有效地限制氯離子擴散。90 年代以來,這方面的研究有增無減,例如日本的K1Toril 等[11 ]研究以等量取代方式摻加30 %粉煤灰(細度為3960cm2/ g) 的鋼筋混凝土試件,在Kanazawa城附近的日本海濱暴露5d 后鋼筋情況:結果是單摻30 %的粉煤灰試件鋼筋失重率和氯離子含量均小于同水灰比的未摻試件。M1F1Moncomor 等研究了摻0 %、30 %、50 %粉煤灰(等量取代) 混凝土的氯離子滲入量。試件養(yǎng)護7d 后,放入海濱潮差區(qū),暴露2d 后發(fā)現(xiàn),在混凝土一定深度內,氯離子含量隨粉煤灰摻量增加而成指數函數遞減[12 ] 。
國內對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開始于1981年[13 ] 。郭飛騏等將鋼筋混凝土試件進行海水浸烘加腐蝕實驗,結果是,無論是普通水泥還是礦渣水泥混凝土,摻上磨細粉煤灰和木鈣減水劑后,28 天抗壓強度、吸水率、28 天碳化深度和銹蝕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鋼筋失重率對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分別減少到0.14 %和0.38 % ,這和國外研究結果基本相合。胡智農等[14 ] (1993) 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和孔結構,研究得出:粉煤灰雙摻混凝土的總孔隙率較基準混凝土(水灰比為0.45) 減少了50 % ,而其中大于500. 的有害孔所占比例從16.46 %降為8.68 % ,氯離子擴散系數下降為64.2 %。張洪良,李濤等[15 ] (1998) 研究得出:在混凝土中摻粉煤灰必能改善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且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以20 %為宜。岳晨曦、陳風揚等[16 ] (1996)通過對濕粉煤灰抗?jié)B混凝土的試驗研究,得出了濕粉煤灰摻量與濕粉煤灰混凝土強度、抗?jié)B性的關系,當粉煤灰摻量小于25 %時,混凝土強度抗?jié)B等級隨摻量的增加而提高;當摻量達25 %時,混凝土強度抗?jié)B等級達最高;摻量超過25 %后,混凝土強度抗?jié)B等級有所降低,甚至低于基準混凝土的強度抗?jié)B等級。張惠珍[17 ] (1999) 在混凝土中同時摻加減水劑A、B 和粉煤灰,對混凝土的各項性能,尤其是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出,采用三摻方式制得的粉煤灰混凝土強度、抗?jié)B性和抗蝕性能顯著提高。
3.2 摻入礦渣
蒲心誠,甘昌成等[18] (1991) 研究了堿礦渣混凝土的耐久性問題,結果表明,堿礦渣混凝土的抗?jié)B標號在W35 —W40 以上,大大超過了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jié)B標號(W2 —W12) ,也大大超過了摻硅灰的高強硅酸鹽水泥混凝土(W16 —W22) 。陳友治、蒲心誠[19] (2000) 研究了中性鈉鹽堿礦渣水泥的膨脹性及其混凝土的抗?jié)B性。結果表明,中性鈉鹽堿礦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jié)B性和防水性能,可用于剛性建筑防水。
3.3 摻入煤矸石
煤矸石是我國排放量最大的工業(yè)廢渣之一,它不僅占用了大量的農田和土地,還嚴重污染了環(huán)境。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煤矸石的處理和利用,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廣泛地利用煤矸石生產煤矸石水泥、煤矸石輕骨料及煤矸石磚等建筑材料,有人認為將煤矸石微粉作為混凝土摻和料摻入混凝土中是煤矸石利用的新的最有效的途徑[20 ] 。但這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實例很少。徐彬、張?zhí)焓痆21 ]等(1997) 對大摻量煤矸石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普通煤矸石水泥的孔隙率較高,而煤矸石的摻量為60 %的大摻量煤矸石水泥孔隙率較低,僅為0.0413cm3/ g ,水泥石中孔徑大于103 的有害孔徑所占比例僅為33.2 %。結構的致密化和孔結構的合理化有利于水泥耐久性和抗?jié)B性的提高。
4 摻入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
大量研究表明,減水劑摻入混凝土后可使水泥顆粒分散,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減少拌和用水量,使硬化混凝土中毛細孔數量相應減少,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和耐久性。故減水劑被廣泛地應用于國內外的各項大中型工程中。
混凝土減水劑的減水率一般在10~20 %左右。目前高效減水劑減水率可以高達27~30 %。遲培云、李金波、楊旭[22 ]等(2001) 研究在混凝土摻入高效減水劑可取得的技術經濟效果如下: (1) 保持和易性不變, 可減水25 % ,28d 強度提高90 % ,抗?jié)B性提高4~5 倍; (2) 保持和易性不變,節(jié)約水泥25 % ,28d 強度提高26 % ,抗?jié)B性提高2 倍; (3) 保持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不變,28d 抗壓強度提高27 % ,抗?jié)B性提高3 倍。
長期的工程實踐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摻入引氣劑,不僅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凍能力,也能減少混凝土的滲透性。因為引氣劑使混凝土拌和物泌水量降低30 %~40 % ,泌水通道的毛細管也相應減少。同時,大量微小氣泡隔斷或堵塞了混凝土毛細管滲水通道,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結構,使混凝土抗?jié)B能力提高,降低了含水量[23 ] 。美國是最早開始研制引氣劑的國家,其首創(chuàng)的松香樹脂酸類引氣劑—“文沙”(Vinso) 樹脂最初被應用于改善預拌混凝土的保水性,地下結構排水工程防滲,以及提高寒冷地區(qū)路面和大壩混凝土的抗凍性。在日本,引氣劑主要用來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我國從50 年代開始生產松香皂和松香熱聚物。松香熱聚物是一種常用的引氣劑,加入后能引進大量均勻微細氣泡,改善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減少部分拌和用水量,減少效果可達8 %左右,適宜的摻和量為0.005~0.01% ,該引氣劑可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抗凍性和耐久性。但在應用引氣劑時應嚴格控制其引氣量,有資料表明[24 ] ,當混凝土的引氣量超過6 %時,將引起混凝土強度和抗?jié)B標號的急劇下降。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常會發(fā)生各種收縮變形,這些變形在混凝土內部形成許多微小裂紋,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研究表明[25 ] ,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脹劑后,可在混凝土導入預壓應力抵消或部分抵消由于收縮變形而產生的拉應力,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時,膨脹劑在水化過程中生成了大量的鈣礬石,堵塞了混凝土的毛細孔隙,使混凝土結構更加致密,混凝土的抗?jié)B性也隨之提高。關于膨脹混凝土防止開裂的原因,日本六車熙教授認為,膨脹后收縮落差小,抗裂性能就好。吳中偉教授認為,混凝土的干縮值小于它的極限延伸值0.02 % ,即不開裂。隋革艷、杜朋等[26 ]通過研究得出:U 型膨脹劑摻量為10 %~14 % ,可獲得抗裂性較好的混凝土;摻量為8 %~10 % ,混凝土強度有所提高并有良好的抗?jié)B性能,適用于以抗?jié)B為主要目標的承重結構;摻量為14 %~16 % ,膨脹率明顯提高,但強度下降幅度超過10 %。吳紹章[27 ] (1994) 通過試驗表明,摻膨脹劑在恒壓時間相同或大于不摻的混凝土情況下,水壓可提高2 - 3 倍,而其滲水高度或相同或低于不摻膨脹劑的。但是,在摻用膨脹劑時,應對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提出具體要求,否則將會造成膨脹劑的少摻或誤摻,達不到收縮補償效果。我國《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 GBJ119 - 88) 要求,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yǎng)護14 天的限制膨脹率≥0.015 % ,相當于在結構中建立的預應力大于012MPa。同時,摻用膨脹劑還須事先了解其對水泥品種、減水劑的適用性,不能隨意摻用。
5 結語
綜上所述,選擇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摻入活性混合材和外加劑等措施都能顯著地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當這三種措施同時采用時,其增強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效果尤其顯著。但是,在混合材品種和摻量的確定問題上,學者們的觀點不盡相同。粉煤灰、礦渣應用后對提高混凝土抗?jié)B性能所做出的貢獻已被各國學者所認知,而且已取得可喜成果。然而目前研究、應用中的摻量較少,并沒有充分地利用粉煤灰、礦渣等廢料資源,在今后的應用研究中,如何協(xié)調這些摻量和加大摻入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目前,有關在混凝土中摻用煤矸石微粉以提高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研究很少,在實踐中的應用更是微乎其微。故對煤矸石摻入后能否提高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及其適當摻量的確定是當前急待深入研究的領域。在以耐久性為主要設計指標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中,混合材、外加劑已成為混凝土原材料組成的第五、六組分,縱觀當前國內外研究成果,混合材、外加劑多以單摻或兩摻為主,而對多種混合材、外加劑同時摻入后,其復合疊加效應對混凝土抗?jié)B性能影響的研究尚未見報導。研究多種混合材復摻,不僅利用了大量的廢料,而且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性能互相補充,對提高混凝土抗?jié)B性能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并且能將幾種混合材及煤矸石同重、兼優(yōu)。適合西部地區(qū)、寧夏引黃灌區(qū)的技術研究尚屬空缺。
參考文獻:
[1 ] 陳肇元. 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續(xù))1 建筑技術,1997 ,(10) :723 - 7251
[2 ] A1M1Nevill《, Properties of Concrete》,19631
[3 ] U1S1Bureau of Reclamation《, Mass Concrete investigation》,19491
[4 ] U1S1Bureau of Reclamation《, Concrete Manual》,19751
[5 ] 蔡正詠. 混凝土性能1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791
[6 ] ACI Concrete 301 , Specification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for buildings(ACI 301 - 72 , Revised 1975) , J1Amer Coner1 Inst1 , 68 , No16 ,PP1413 - 50 (1971) ;72 ,No17 ,PP1361 - 2 (1975) 1
[7 ] 遲培云,梁永峰,于素健.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術途徑,混凝土,2001 , (8) :12 - 151
[8 ] 冷發(fā)光,馮乃謙,刑峰. 提高普通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正交試驗研究,混凝土,1999 , (9) :18 - 31
[9 ] 王宗昌1 保證抗?jié)B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措施,混凝土,1998 ,(9) :26 - 311
[10 ] P1K1Metha1Role of Pozzolanic and Cerementious material in Sustain2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crete Industry1ACI SP 178 – 11
[11 ] Toril1k11Carbonation and Steel Corrosion in Concretes ContainingMineral Admixtur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1 Corrosion and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in Concrete1 July 19941
[ 12 ] Montemor1M1F1Influence of Flv Ash Addition 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r2rosion Corrosion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Steel in Concrete1July 19941
[13 ] 王昌義. 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綜述, 水運工程,1996 , (11) :1 - 41
[14 ] 胡智農等. 粉煤灰水泥砂漿及混凝土的氯離子擴散性研究1水利水運科學研究,1993 ,21
[15 ] 張洪良,李濤,虞子謙,于巧珍等. 粉煤灰混凝土的抗?jié)B性能研究,粉煤灰綜合利用, 1999 , (1) :11 - 131
[16 ] 岳晨曦,陳風揚. 濕粉煤灰抗?jié)B混凝土的試驗研究1 建筑技術開發(fā),1996 ,23(4) :20 - 211
[17 ] 張惠珍. 粉煤灰對混凝土抗?jié)B性能的影響1 山東建材,1999 ,(6) :1 - 41
[18 ] 蒲心誠,甘昌成. 堿礦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1 混凝土,1991 ,(5) :13 - 20 ,461
[19 ] 陳友治,蒲心誠. 中性鈉鹽堿礦渣混凝土抗?jié)B防水性能研究1山西建材,2000 , (3) :7 - 111
[20 ] 李玉順,柳俊哲,1 抗凍融混凝土耐久性設計方法1 混凝土,2001 , (1) :32 - 341
[21 ] 冷發(fā)光. 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1 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0 ,6(2) :44 - 461
[22 ] 徐彬,張?zhí)焓? 大摻量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研究1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7 , (6) :16 - 191
[23 ] 遲培云,李金波,楊旭等. 提高混凝土技術經濟性的有效途徑1低溫建筑技術,2000 , (4) :58 - 591
[24 ] 徐浩. 自防水混凝土技術1 混凝土,1994 , (2) :16 - 251
[25 ] 楊健輝. 內摻粉煤灰自燃煤矸石混凝土抗?jié)B機理及應用研究1粉煤灰綜合利用,2000 , (4) :10 - 121
[26 ] 隋革艷,杜朋. 膨脹混凝土及若干問題的探討1 低溫建筑技術,1998 , (1) :10 - 111
[27 ] 吳紹章. 混凝土抗?jié)B性及其評定方法1 水利水運科學研究,1994 , (3) :267 - 2771
摘自:中國混凝土商務信息網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