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調(diào)整三率值的辦法解決熟料質量周期性波動
1、“兩低一高”配料方案下熟料質量的周期性波動
我廠先后投產(chǎn)的2臺Φ4m×60m立筒懸浮預熱器窯,一直沿用“兩低一高”(低硅酸率、低鋁氧率、高飽和比)的配料方案,熟料三率值為:KH=0.90±0.02、n=2.0±0.1、P=1.0±0.1,其熟料強度見表1。
表1 “兩低一高”配料方案時熟料28d抗壓強度
從表1可以看出,4~9月份熟料強度的平均值低于本年度全年熟料強度的平均值,每年4~9月份,即第二、第三季度熟料質量要大幅度的下降。
2 選擇適宜的熟料三率值
2.1 熟料的冷卻是影響熟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第二、第三季度環(huán)境氣溫較高,加之我廠篦冷機、窯尾系統(tǒng)漏風嚴重,造成了入窯二次風量不足,熟料煅燒時有很濃的還原氣氛,出窯熟料中心部位呈棕色,黃心料很嚴重。尤其是氣溫升高熟料冷卻效果差,且伴有還原氣氛時,F(xiàn)e3+被還原成Fe2+,A礦中間溶有Fe2+,造成了硅酸三鈣的分解,降低了水硬性,但不影響安定性,由于A礦的實際含量降低,從而降低了熟料的強度。所以,我們采取了適當降低熟料KH,并嚴格控制熟料中Fe2O3的辦法,以阻止A礦的分解。把KH由0.90降為0.88,同時將熟料中的Fe2O3由4.7%~5.0%降為4.3%~4.8%,熟料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見表2)。
表2 調(diào)整三率值后熟料28d抗壓強度
2.2 根據(jù)水泥生產(chǎn)方法和窯型選擇熟料三率值
按照我國水泥生產(chǎn)的實際情況,預分解窯的合理配料方案是“兩高一中”(高硅酸率、高鋁氧率、中飽和比);濕法窯的合理配料方案是“兩低一高”(低硅酸率、低鋁氧率、高飽和比)。我廠立筒預熱器窯是濕法窯和新型干法窯的過渡窯型,配料方案理應介于兩者之間。所以,應該將配料方案調(diào)整為“兩中一低”(中硅酸率、中飽和比、低鋁氧率)。
2.3 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條件的特殊性選擇熟料三率值
由于我廠的生料均勻性差,生料分解率低,窯尾系統(tǒng)串聯(lián)設備多而導致水泥窯運轉率低,使用單風道噴煤嘴火焰形狀不可調(diào)整,我廠兩條生產(chǎn)線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工藝、設備條件差的狀況,應適當?shù)亟档褪炝巷柡捅?,有利于fCaO的吸收;同時又要通過適當?shù)靥岣呤炝瞎杷崧识岣吖杷猁}礦物總量,以保證熟料的質量;我廠的石灰石、粘土、鐵粉三組分的生料配料方案,從總體上決定了其鋁氧率較低,但在不降低熟料質量和滿足煅燒要求的條件下,還可以通過適當降低熟料中的Fe2O3來適當提高鋁氧率,達到提高熟料質量、改善生料易燒性的目的。
2.4 調(diào)整熟料三率值是不斷改善水泥性能的需要
我廠原有的“兩低一高”生料配料方案,在生產(chǎn)正常情況下fCaO波動大,一旦遇有質量波動時會偏高,有的月平均高達1.93%。用這樣的熟料生產(chǎn)的水泥,所制成的混凝土表面顏色會出現(xiàn)發(fā)白現(xiàn)象,建筑物的美觀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其原因是,當熟料中的fCaO偏高時,水泥水化產(chǎn)物Ca(OH)2濃度高,并在混凝土表面沉積,從而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發(fā)白現(xiàn)象。所以,適當降低原有配料方案的KH將有利于熟料中fCaO的降低,以改善水泥的性能。
3 “兩中一低”配料方案下的熟料質量
為了克服我廠歷年的熟料質量波動,1998年6~9月、1999年4~6月對原“兩低一高”的熟料三率值調(diào)整為“兩中一低”,經(jīng)調(diào)整后的三率值為KH=0.88±0.02、n=2.3±0.1、P=1.1±0.1,該三率值控制下的熟料強度列于表2,fCaO含量見表3。
表3 調(diào)整三率值后熟料fCaO含量
從表2和表3看出,通過調(diào)整熟料三率值,在1998年4~9月、1999年4~6月以往的周期性波動期間內(nèi),熟料標號大幅度上升,其中1號窯平均上升2.5MPa,2號窯平均上升3.1MPa,熟料中的fCaO下降,消除了水泥混凝土顏色的發(fā)白現(xiàn)象,生料易燒性較好,看火工反映料子好燒,延長了窯襯的運轉周期,水泥窯的臺時產(chǎn)量上升,取得了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
4 結論
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用調(diào)整熟料三率值的辦法解決了我廠長期存在的熟料質量周期性的波動問題,大幅度地提高了波動期間內(nèi)的熟料標號,兩臺窯平均熟料強度提高了2.8MPa,并改善了水泥性能和生料的易燒性,延長了窯襯的運轉周期,在回轉窯工藝管理跟上的同時,使1號窯、2號窯的臺時產(chǎn)量分別有所提高,提高了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