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新中國建筑二三事
周恩來不僅在治國理政、國際交往和軍事指揮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在建筑藝術和技術方面也有非凡的才華。由他決策審定的不少建筑工程,都完美無缺,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人民英雄紀念碑
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從開國前即開始籌建,參與和主持這項工作的有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北京市黨政領導人,有著名建筑學家、工程專家、雕塑家、美術家、歷史學家等,特別是周恩來傾注了大量心血。
為了推敲碑的位置,周總理專程登上天安門城樓,環(huán)顧廣場四周,研究紀念碑與天安門相互之間的遠近、比例關系。
在紀念碑的碑文題寫和擺放上,周總理提出,碑的設計,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碑文顯著突出。后來經過多次討論,最終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題是毛主席的題字和全國政協(xié)通過的毛主席撰寫的碑文,并確定毛主席撰寫的碑文由周總理書寫。為了寫好碑文,周總理那時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一遍碑文,他前后共寫了40多遍,最后選出自己最滿意的一幅。
關于碑的面向問題,最初的設計根據(jù)傳統(tǒng)布局,以朝南方向作為主要立面。在建造過程中,周總理考慮到廣場擴建以后,更多的人群會從城市的主要大街東西長安街進入廣場,所以紀念碑應以能從北面看到毛主席題字為好。后經毛主席同意,紀念碑一反傳統(tǒng)格局,以朝北的一面為主要立面,這對廣場后來的擴建起了決定性作用。
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議事的場所,因此其建筑設計必須是既莊嚴肅穆又典雅富麗。從設計、評圖一開始,周總理就介入了工程的指導和評定工作。但前幾輪設計皆不理想。
結構和橋梁專家們對挑臺的制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二層懸挑16米、三層懸挑14米難度并不大,并論證端頭應允許顫動。但周總理立即予以否定,說:大會堂應該安全第一,不能在這兒試驗新結構,顫動一定要防止,而且要考慮會出現(xiàn)挑臺觀眾擁至前臺歡呼的場面。周恩來還提請設計人員考慮萬人大會議廳、5000座宴會廳的緊急疏散問題,必須認真計算,要門多、路暢,保證在短時間內清場。
在建設時,由于樓座容納坐席數(shù)較多,隨著視角的升起,樓座末端的地面幾乎要與天花板相接了。建筑師感到難以處理,為此向上級匯報。周總理在聽取匯報后,以一句“水天一色”作為解決方案,使設計者茅塞頓開,最終將二者以圓角相連,呈現(xiàn)出渾然一體的效果。大禮堂天花的紋樣也采用水波狀,自中心向外層層推展,穹頂中央鑲嵌一個紅色大五星和金色葵花光束圖案,氣勢十分恢弘。
1959年國慶前夕,人民大會堂如期完工。在慶功宴會上,周總理對專家們說:我對大會堂的設計很滿意,給你們打5分!
北京火車站
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原有的前門火車站已遠遠不能滿足需求。1958年初,時任鐵道部部長的呂正操在國務院討論北京興建“十大建筑”的會議上,提出應將新建火車站列為“十大建筑”之一,得到了與會部長和周總理的贊同。
為了展示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周總理大力提倡和支持火車站建筑應用當時最新的建筑技術,車站的中央采用了35米×35米的預應力雙曲扁殼,與相鄰的重檐四坡攢尖的鐘樓渾然一體,成為建筑的重點。高架候車廳采用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扁殼,與中央候車大廳的扁殼相呼應,整幢建筑甚為協(xié)調。
周總理還親自審查設計圖紙,十分注意建筑的實用和美觀。在北京火車站第一次設計圖上,沒有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兩個塔樓。周總理說:“這樣長的建筑,東西兩翼有兩個塔樓似乎好看些?!焙髞?,設計人員根據(jù)周總理的意見,對圖紙又作了修改,在主體大樓的兩側增加了兩個塔樓,使車站顯得更加協(xié)調壯觀,同時也擴大了使用面積。施工期間,周總理還3次到工地視察并參加勞動,每次都找工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征求意見。車站竣工后,周總理又多次去檢查工程質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民族文化宮
民族文化宮也是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由當時的北京市規(guī)劃管理局設計院設計。該建筑中部為高67米的13層塔樓,重檐攢尖頂配以4個小型尖頂,與建筑兩翼的盝頂(平屋頂周邊有小披檐)相映襯。白色面磚與翠綠色琉璃瓦頂?shù)慕M合使建筑顯得挺拔而秀麗,是傳統(tǒng)建筑的亭臺樓閣與現(xiàn)代高層建筑功能相結合的成功范例,也是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提出的高層建筑融入民族形式理想的實證。但該工程在設計階段,由于此前設計界已對梁思成“大屋頂”的設計思想進行過嚴厲的批判,主持工程設計的建筑師張镈和孫培堯等擔心民族形式和較大的建筑面積會導致過于浪費的評價,憂心忡忡。周總理聽取匯報后,對參與設計的管理干部說:“民族文化宮用點兒民族形式,不犯錯誤嘛!”在建設過程中,周總理曾多次過問民族文化宮的建設情況。1959年8月的一天晚上,將近10點鐘時,周總理到工地視察,他前前后后看了一遍,提出幾點建議后離開。1959年9月13日,也是在夜里,周總理又到施工現(xiàn)場視察,仔細查看了各個場館,并在細節(jié)上提出了修改意見,如“禮堂的18排椅子坐下來看不見前面,設計上不好,要搬掉?!?
這一清秀典雅的建筑建成后,得到國內外學界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喜愛,并于1994年在北京“我喜愛的民族風格建筑”評選活動中,榮列50座中選建筑榜首。
在紀念敬愛的周總理逝世41周年之際,學習他一生勤勉、尊重歷史、尊重傳統(tǒng)、尊重創(chuàng)新的美德,在當下建設領域中,克服過度求洋、求怪、求奢的傾向,堅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創(chuàng)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編輯:鞠麗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