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水泥,那長城是如何修建的?不用水泥,怎么砌墻?
水泥是一種常見的建筑材料,主要原料為石灰和硅酸鈣,水泥在建筑上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與沙、礫混合形成混泥土來使用。
水泥是在公元18世紀的時候由英國人發(fā)明的,水泥進入中國以后,被稱為“洋灰”,1889年,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近代化的水泥廠,就叫做“啟新洋灰廠”。
那么在水泥發(fā)明之前,中國人用什么來建造房子呢?沒有使用水泥的修建的萬里長城為什么用推土機也難以推到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中國古代修建城墻的建造材料。
(用水泥和水泥磚建造的圍墻)
第一:石灰砂漿
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已經學會使用石灰砂漿了,燒石灰并不是一件難事,當然,把石灰、沙和礫石混合在一起制成的石灰砂漿,其強度顯然是大打折扣的,難以建造非常高的大型建筑,而且不能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砌墻,更無法在水中使用。于是,人們就想盡了各種辦法,改良石灰砂漿的強度,古羅馬人在把火山灰加入到石灰砂漿中,形成了西方人稱之為的“最早的水泥”,而同一時期,中國人在則石灰砂漿中摻入黃黏土,用來增強砂漿的硬度。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蜃灰”的石灰材料被應用于建筑領域,蜃灰是用牡蠣殼或蛤殼燒制的,蜃灰在性能上比石灰要優(yōu)越。
在《天工開物》和《溫州府志》這些著作中都有提到蜃灰,《天工開物》記載道:“凡溫、臺、閩、廣海濱、石不堪灰者,則天生蠣蟲豪以代之?!毕犗x豪即是牡蠣,蜃灰取自海中的牡蠣煅燒而成,因而在沿海地帶用的比較多,牡蠣是貝類生物,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用牡蠣殼煅燒而成的蜃灰也是最初的一種“水泥”。
(用鋼筋和混凝土修建的大樓)
第二:糯米石灰漿
到了公元6世紀之時,也就是南北朝的時候,中國出現(xiàn)了一種叫做糯米石灰漿的建筑材料,把糯米湯摻入石灰砂漿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復合砂漿,糯米石灰漿的強度遠遠大于純石灰砂漿,非常的堅固,中國明清時期,有很多的建筑的磚墻是用糯米石灰漿砌的,歷經百年而屹立不倒,如長城以及各地的明城墻等等,有些城墻的堅硬程度甚至超過現(xiàn)代的建筑,即使用推土機也很難將其推倒。
(長城)
糯米中的淀粉以支鏈淀粉為主,其成分能夠達到95%至100%,因而糯米在煮熟之后,熬成糯米湯非常黏,摻入石灰砂漿中,無異于充當了天然的粘合劑,糯米石灰漿其強度一點不亞于現(xiàn)代的混凝土。
此外,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建筑材料叫做夯土,夯土是把紅泥、粗砂、石灰塊混合在一起經過夯實而形成的一種建筑材料,夯土也被稱為三合土,在秦漢時期,城墻、宮墻一般是使用夯土建造而成的,用夯土建造的城墻,外觀呈現(xiàn)出土黃色,夯土的強度雖然要小于混凝土,不過其強度足以支撐大型建筑的建造,在南宋以前,中國古代的城墻一般都是用夯土修建的,而到了明清時期,才廣泛采用磚石,并用糯米石灰漿壘砌。
編輯:唐益平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